家庭“債台高築”隱憂揮之不去,打房不能手軟、打債更要堅決!這也許是國家銀行當前下的最大決心!
市場熱傳政府近期又要出新招,向房貸下手,以“淨收入”替代“總收入”作為批准房貸指標、還可能在預算案中讓高達30%的產業稅捲土重來,“打房”、“打債”一舉兩得。
然而,“雙打”一出,究竟誰最痛?會否殃及無辜,反引起對“蚊子叮牛角”的民怨?升斗小民此時該進還是退?今天的《財富焦點》或能夠為你解決“燃眉之急”。
全球經濟再掀雙重衰退隱憂,原本“蠢蠢欲動”的房貸利率突像泄了氣的汽球,暫令購屋者放下心頭大石,但唯恐不能開心得太早,因為前方還有另一巨石,那就是早在7月已悄悄傳開的打房措施,以扣除所有債務的淨收入標準計算家庭債務(房貸與車貸),而非目前實施的毛收入基準。
這項措施的落實度多高?市場眾說紛紜,但若按大馬目前高居不下的家債水平來看,該措施恐怕志在必行,尤其眼看國行近期頻頻收緊信用卡的“優待”。
家債禍首:
低利率與購產業便利
低利率與購產業便利
大馬家庭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在2009與2010年創新高,自2008年的63.7%,暴升至76與75.9%,低利率與購買產業便利的融資方案顯然是家庭債務狂飆的兩大禍首。
家庭債務覆水難收,也反映在總住宅產業貸款批准上,即使7月總產業貸款批准按月跌8.2%,但按年仍起14.7%,住宅產業貸款佔總貸款比也相應自49.7%,增至54.3%。
因此,國行早前曾直言將繼續“緊盯”大馬家庭債務情況並在必要時採取額外對策,也正向銀行業者咨詢,以淨收入計算家債可行性,打房與打債似乎心意已決。
貸款人的薪資是銀行評估房貸的關鍵指標,目前房貸與車貸等家庭債,可接收水平是佔毛收入的30%,因此,若該措施落實,民眾貸款幅度與產業負擔力必難逃一劫。
興業研究不排除國行落實該政策的可能性,主要是行政措施將是壓制房貸成長氾濫的唯一工具。
儘管分析員不確定該收入門檻會否調整,但即使調整,相信也不會顯著,否則這將減少國行壓制家庭債務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大馬產業市場無論在增值、交易量與開放度上,雖皆落後區域產業市場,如新加坡、香港與中國第一級城市,但相對下,國行採取的打房與打債措施也遠不如區域各國,意味國行擁有更多空間來採取更多嚴謹策略。
中低收入群
首當其衝
首當其衝
一旦這項措施落實,分析員預計會削減市民負擔力14到37%,收入低過5千令吉的中低收入族群,顯然首當其衝。
前身為大馬產業經紀公會(MIEA)會長的Reapfield產業計劃行銷主管蘇瑪直言,若國行真落實以“淨收入”來計算房貸,對產業市場與一般市民的影響恐怕很大。
他舉例,若某個人總收入為1萬令吉,他的貸款償還最多是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即3千300令吉,依貸款期限25年與4%利率估算,能夠獲得的房貸達62萬令吉,但如果以淨收入而言,他可能只有8千令吉,貸款償還將急降至2千666令吉,貸款期限25年與4%利率前提下,獲得的貸款也將降至50萬令吉。
“這意味前者可購買的房價達78萬令吉,但後者只能購買價格為62萬令吉的產業。”
根據興業分析,若個人每月總薪資為5千令吉,按淨薪資與每年總收入5或6倍的產業負擔價值計,相關人士所能承擔的產業價格,估計從30萬令吉減至23萬1千令吉,或自36萬令吉降低到27萬7千令吉。
若以巴生河流域產業作指標,去年住宅產業平均價介於29萬1千至48萬9千令吉,同時,約23%的住宅產業以25萬令吉以上標價,2.3%以超過100萬令吉標價,這意味只有每月總收入超過5千令吉的個人或家庭具負擔力。
蘇瑪:降低個人購產業能力
蘇瑪認為,此舉其實降低了個人購買更高房價的產業能力,必然引起市場爭議,尤其正置產業價走高之際。
“這對中收入者的影響很大,可能對一般購屋者太‘嚴苛’!”他認為,若這項政策執行,一般市民的負擔能力是最大隱憂,若未執行妥善,大眾購買力料顯著稀釋,除非另一新措施隨之擬定。
一名產業特許估價師也指出,除非國行執行該措施後,能夠降低國內中價產業價格,否則,這項措施無疑是政府提昇可負擔產業計劃目標的“阻力”。
依據首相署經濟策劃單位(EPU)資料,城市家庭中,高達30.6%的每月收入超過5千令吉,或整體總家庭的24.2%,每月薪資超過5千令吉,另5.9%每月賺超過1萬令吉。
75%家庭
只能負擔30萬以下房產
只能負擔30萬以下房產
基於大馬總家庭數量達650萬戶,意味大馬只有130萬至150萬家庭有能力購買價值超過30萬令吉的產業,若平均家庭人數為4.3人,這相當於人口570萬至670萬人,佔總人口2千800萬人約21%,即超過75%者,只能負擔30萬令吉以下房價的產業。
價格介於10萬與30萬令吉的中價產業推介與需求放緩,是市場人士的擔憂。
該估價師解釋,這項措施下,一般收入者受到的打擊,肯定超過高收入者,中低收入者的產業認購率走低,必導致中價產業需求長期走疲。
然而,興業卻看法不一,認為大眾市場專注的中價產業,受創度可能較高檔產業輕,因首次購房者或能夠在政策中逃過一劫。
檳城Azmi&Co特許估價師與產業顧問董事經理詹德拉也不鼓勵國行採取此舉,因為這難免帶來負面的連鎖效應。
打壓投機客
30%盈利稅或捲土重來
30%盈利稅或捲土重來
另一方面,全國大選迫在眉睫,政府為消弭大馬民怨的榜首-高房價,恐怕接二連三的打房策略早在預期中,2007年高達30%的產業盈利稅會否捲土重來,也成了此次預算案的焦點。
不久前,政府的打房政策敲鑼打鼓,從重施產業盈利稅到限制第三房貸上限,傳言政府可能在即將公佈的預算案,再向產業盈利稅“開刀”,恢復數年前高達30%的產業盈利稅。
興業預見,如果政府此次再向產業盈利稅下手,可能回復到2007年4月1日前或略較當時低的水平。
當時,若購置產業首2年內脫售,產業盈利稅高達30%,再按購置產業的年數增加,逐步降低產業盈利稅,即購置產業的3與4年內脫售,各為20與15%。
為打擊產業投機客,政府自2010年1月1日起,規定產業購置5年內轉售,需支付產業盈利稅5%。
隨調高產業盈利稅主要為打擊產業投機者,蘇瑪認為,市場應對此舉大表歡迎。
不會動搖自住購屋者能力
“大馬應為節節上升的產業價降溫,而此舉正好是長期良好舉措,不但不會動搖自住購屋者的能力,還能壓制投機者。”
不過,他強調,國行打投機客,應針對擁有數項產業者,許多擁有10至20項產業以上的投機客仍在購買產業,這些才是導致產業泡沫的主導者!
“產業盈利稅削減融資賺幅,絕對有助於壓制投機風。”他也建議,政府大可對購置產業一年內脫售者,施產業盈利稅的同時,也施“棄籍稅”(Exit Tax),或確保擁有超過5棟房產者的融資轉幅只有50%,以加重打房火力。
投資宜考量
“租金回酬”
“租金回酬”
至於投資者該如何在“進退兩難”的年代中取得平衡點?“置產前宜謹慎”依然是眾專家逆市中的不二法門。
蘇瑪認為,長期而言,任何時間都是進軍產業時機,問題是若2至3年內大量產業單位流入市場,投資者必須對置產據點更加謹慎。
對於購屋者,他認為,“便利性”應是先決條件,但針對投資者,“租金回酬”應是置產考量的最大因素,因此,切忌湧向單位太多的地方,因若供應太多,租金回酬競爭力將大減。
本地一名產業投資專家提到,供應左右產業價值,一些地區的公寓產業,可能已出現短期供應過剩窘境,並導致出租率走疲,投資者“錢”進房市時應留意。
基於產業價調整的可能性提高,產業專家不忘提醒,無法承擔風險的投資者,最好先保持觀望態度。
產業價難逃下調命運
產業價去年一口氣暴升30到50%,然而,外圍經濟動盪不靖的年代,“打房“與“打債”政策又可能隨時雙管齊下,產業價調整看來已是難以擺脫的宿命。
興業認為,若國行以上“打房”措施確實進行,產業價格在供應需迎合需求下,可能也得相應調整14到37%,才能讓市場接受。
“除非發展商減少產業計劃限制市場供應量,否則,產業價將無可避免下調。”
明年次季有望趨穩
另外,蘇瑪承認,產業價格已創下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也是不少房地產仲介已察覺的趨勢,惟因經濟成長放緩衝淡產業士氣,他相信,產業市場有望在明年次季趨穩。
“儘管我不願對產業展望過度負面,但不容質疑的是,今天的產業市場,投機度經已很高,這也是為何產業價不斷跑高。”
他舉例,一項產業計劃,可能早上推介時為每平方尺820令吉,隔天即漲至860令吉,該趨勢可見已毫無節制。
“產業價就像消費者產品一樣一直在起,大馬產業在區域中最廉宜的說法,早已‘站不住腳’。”
他認為,產業是大眾基本需求,每個人應有置產權利,產業市場除必須負起社會責任、公平義務,每個人也需扮演領導與負責任的角色。
“市場推高產業價格導致產業難以負荷的同時,經濟低迷也展延了市場購置產業的需求,料逐步壓制產業市場成長。”
他不預見產業市場的泡沫破滅,畢竟大馬產業市場整體還算穩健,至少到明年次季初仍將趨穩,最終也相信會撥開雲霧。
興業也提到,未來產業走勢如處於“交叉路口”,經濟雙重衰退的恐慌可能打擊產業需求,惟升息告一段落與美國潛在推出第三量化寬鬆政策(QE3),卻有望進一步帶動資本流入亞洲國家,通貨膨脹壓力推波助瀾下產業或也不失保值地位。
零售廣場仍有望逆勢突圍
興業預見,機構產業基金與產業投資信託(REITs)仍在物色具吸引力的商業產用資產下,大馬零售廣場的價值仍有望逆勢突圍。
“住宅產業交易量雖穩健,但礙於高檔產業需求受監管政策的影響較大,需求無可避免衰退下,交易平均值可能受挫。”
按目前經濟衝擊情況而言,興業相信,產業銷售與價格或面臨5到10%的調整。
結語:
置產是一項漫長的投資,即使政府短期內“打房”兼“打債”,升斗小民也只能作好本份,不再盲目追逐高價產業的同時,更應在置產前以自身財務能力為考量因素。(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