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4, 2011

謝富年熱忱投入‧堅持到最後


謝富年熱忱投入‧堅持到最後

企業王國涵蓋各領域的他,對旗下的保健業和教育事業總是特別熱忱。
“當我親訪大學時,很高興可以看到許多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他們如何改進思維和想法,我對這些會感到非常振奮。
“我對我所做的總是特別熱愛,就像亞航首席執行員拿督斯里東尼費南達斯對廉價航空業的酷愛,及拿督斯里依德利斯非常熱誠推動改革一般。”
儘管他知道未來路依然阻礙重重,但是,只要抱著一顆堅定不移的熱誠之心去落實,事情始終會實現。
謝富年現有的工作,通常都是冷靜構思一些策略性的問題,或是夢想一些計劃,他表示此事在辦公室不適合,環境必須要適當。
他策劃的工作,皆交待相關負責人執行,他很多時候也把權力下放,以便從更宏觀的角度看事。
他憶起當年夢想在雙威名勝發展醫學院計劃時,到處碰壁,當他把此概念向澳洲蒙納什大學相關負責人提起時,對方以三個理由潑冷水拒絕,第一個理由,是成本過於昂貴;第二個理由,是在澳洲以外設醫學院難獲得通過;以及醫療設施難獲得醫療理事會點頭。
發展醫學院計劃碰壁
謝富年是在1980年代開始夢想醫學院計劃,在1990年後期則希望設立蒙納什大學醫學院,儘管四處碰釘子,但他還是鍥而不舍。
此外,在大馬設立醫學院,需獲得高等學府執照,當時的高教部長駁回他的醫學院建議書,理由是本地已有足夠醫生,但他還是堅持到底,因為他覺得大馬的醫學水平仍然落後,蒙納什大學的醫學院水準高,可以提昇大馬的醫學水準,但第二次申請還是告失敗。
獲馬哈迪支持
最終通過
謝富年在機緣巧合下向當時的首相敦馬哈迪提出此概念和他的醫學院理想,並表示可以建設一個提高大馬醫學院水平的基準醫學院,馬哈迪當時也贊同他的看法。
兩週後,高教部終於向他捎來喜訊,說他的醫學院建議已獲得通過。
皇天不負有心人,謝富年聞訊欣喜若狂,請負責教育業的相關高層負責執行,但他們過後卻向他報告資金成本高昂,公司沒有能力承擔。
經過仔細考量,基於資金的欠缺,他決定從小型開始,分階段方式動工,但初期也需動用1億令吉施工。
憶起往事,謝富年說:“幸好我當時不離不棄,繼續努力不懈推動,才有今天的成果。”
如今,該醫學院已有兩批畢業生,同時也吸引不少優質人士的加入,讓他感到欣慰,因此,熱誠是事業成功的要訣。
解壓之道
山中慢步品美酒
肩負雙威集團往前進的重大使命,謝富年坦誠工作難免有壓力,但要學習如何解壓非常重要。
“生活是艱苦的,但我們來世間,不是為享有更長的人生,而是為擁有優質時光(We are all here not for long time, but for a good time)。”
有鑒於此,在工作之余,他通常喜歡住在怡保的雙威城,這是四周熱帶簇葉環繞的家園,置身於蒼翠茂盛的園林及天然地熱的溫泉中,早上可聽到悅耳鳥叫聲,溫泉噴出的水蒸氣,謝富年喜歡在山中慢走及品嘗深藏在岩石洞中的美酒,幫助他解壓,也是思考問題的絕佳地方。
他休閑時也愛開跑車,他個人跑車收藏包括馬賽地AMG、賓利及蘭寶基尼蝙蝠等各一輛。
他自嘲自己不是瘋狂的跑車駕駛一族,會自我調控速度。
知錯調整繼續前進對他色彩繽紛的人生是否還有甚麼遺憾?
此問題令他沉默思考一陣。
他說,身為高位領導人,做錯事要承認自己的問題,否則,壓力會加劇。
“人難免會犯錯,只要知錯調整,還是可以前進,不要再往回頭看,否則負擔會更沉重。”
他坦誠:“我本身也有很多問題,我接受承認問題,希望以後不再重犯。”
“我們難以確保每一項決策是正確的,但隨著時光和環境的改變,我們可以作出調整。”
成功哲學
熱誠+夢想=改變
談到成功的秘訣時,他說,這不一定以經濟衡量,而是整體性的“財富”。
他提到謝富年基金,是永久性的,以便可以回饋社會,這是與眾不同的概念,相信每一位成功人士也應當為社會付出,不管是用甚麼方法回饋社會。
惟他相信,教育是其中一項可以改變世界的非常有力工具,因傑出人才可以改變世界,只有教育可以教育他們的思維。
他說,成功不一定要非常優雅,但需具備仁慈心及對社會有愛心,最重要是具備情緒管理(EQ)。
他強調,做任何事,必須要具備一顆熱誠的心,如果沒興趣沒熱誠,就不要做。
他會問一些下屬:“你對此工作有熱誠嗎?如果沒有的話,你可調去其他部門的。”
像當年興建雙威名勝時,它只是一片廢礦地,謝富年當時說要改造這塊地段時,別人都以為他瘋了,為甚麼不購置橡膠地,因為礦地洞坑處處,有些洞坑又大又深,也沒任何植物生長,如何改造?
他娓娓道出:“重點在我有熱誠、我有理想,親自下手協助。許多建築商因興建面對重重困難而放棄,我不棄不捨把他們重叫回來。”
巡視興建中雙威名勝親自撿垃圾謝富年的另一個成功哲學,是以身作則。
在興建雙威名勝時,沒有公民意識者不時會到處丟垃圾,因此,每當謝富年帶隊巡視該區時,都會以身作則躬身撿垃圾,隨從的負責人自然也會跟著撿垃圾。
他目前還是每週會巡視此區,但他不用親身撿垃圾了,因隨行隊伍習慣自然會這麼做。
他成功改變一些人的思維,這是非常重要的。
他相信年輕一代受過教育,此區的環境就會保持整潔乾淨。
吉隆坡雙威城當年的石礦地,地質堅硬,又不肥沃,謝富年成功在這裡栽種了許多樹木花草,全都是移植過來的,經過多年努力培植,這裡的土地,已變得肥沃,蚯蚓、鳥類、蜥蜴,甚至是蟒蛇等也可見到,恢復此區面積達80英畝的生態系統真面目。
當年他向銀行家借款建設時,他們也以為他是瘋了,這樣的地質如何可以改造。但最終謝富年還是成功說服他們,籌借到5千萬令吉,開始在1980年代後期啟動雙威名勝的發展計劃。
管理哲學
選對人才
以身作則
談到管理哲學,他說,人力資本很重要,選對適當之人,激勵和授權他們做事,當然,必須制定好程序,如關鍵表現指標,並以身作則,以正直、莊嚴態度處事,其他人自然跟隨,也可以消除“爭權”的問題,他強調做事也必須透明,和工作夥伴常接近,這是卓越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
他對本身所做之事非常認真,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尤如頒佈大學的助學金般,在需要時提供員工培訓。
雙威集團提供許多職員培訓機會,包括提供給學生,或是引進集訓老師、持續自我提昇技術、消除負面思維。
“我也很希望瞭解市場對我們品牌的看法,到底是好是壞?我通常會邀朋友住進我們的名勝地,讓他們對我們做出真誠的回饋,如果是好的話,請告訴你的朋友,如果是不好的話,請告訴我,讓我知道及如何學習改進。”
“我也會請職員不時向我們的貴賓及客戶問此問題。我認為有很多方法可以求進步的,有些人認為可以達到80%。
但對我來說,不是80%,而是95%,這是我要灌輸職員的,不能這麼快自滿。”
創業諫言
承擔風險
建立信譽
身經百戰的謝富年,對有意成功地創業者有甚麼諫言?
他說,創業必須要學習承擔風險,沒有業務是不用承擔風險的,所有的諾貝爾得獎者不是很富有,主要因為他們不願承擔風險。
商家難免要承擔風險,風險是難以預測的,但我們必須要管理這些風險,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風險,當然每一個人都可以致富了。
當然,除了承擔風險,他認為,公司也需建立本身的信譽,如果別人對你的信譽非常信賴,半個小時就可簽合約,如果別人對你的信譽質疑,講三天三夜對方可能還是對你滿腹疑竇。
從商就是講信賴,獲得信賴,做事一帆風順,如果不獲得信任,口水講干也沒有人會信賴你,因此,對有意成功創業的年輕人,須要注意這一點。
做你喜歡做的,而且也對自己做的要非常熱誠,如果沒有熱誠,一切皆是枉然。就好像許多父母強迫孩子就讀醫學,孩子畢業後都沒有從事此行業,主要因為不興趣。
風暴教訓
不絕望
不掩耳盜鈴
由謝富年領導的雙威集團經歷至少兩次金融風暴,最慘重的打擊是在1997/98亞洲金融風暴期。
他說,身陷困境時,不要絕望到天會塌下來,你必須要面對現實尋求解決之道。
重組
出售資產渡難關
像在1997/98風暴時,該集團是通過重組、售出許多資產、包括采石業、產業等渡過風暴的,當時集團別無選擇,只好將手中資產售出渡過難關。
最重要的是,不能掩耳盜鈴,即其實你已面對問題,但仍然“充胖子”不承認自己有問題。
前首相敦馬哈迪一直反對他脫售資產予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但我說:“你不知道我的問題。”
“在97/98風暴時期,我向所有的大馬基金求助,如國民投資、朝聖基金、雇員公積金等,沒有人對我有興趣,我不能做些甚麼,因我的重點是重組。”
GIC看到集團價值
他說,GIC非常精明,它看到集團的價值,所以才接觸集團,它們不是喜歡他個人,而是喜愛集團所擁有的和所做的。
“我們當年的洽談過程是瘋狂的,它們調派50多位專業人士來審核我們的資產,包括律師、工程師、稽查師等等,他們搜查得非常細膩,連水龍頭開關也試開、打開水糟蓋等等。”
“這是好事,儘管難關重重,但最後我們過關了。新加坡人非常精明,所以他們才這麼富有。”
時過境遷,GIC對此項投資也非常高興,它已瞭解該集團的真實性,更不時提出有興趣加股,就算它們有一塊地想要發展,它都會先致電集團,如果雙威集團不加入,它們都會拒絕其他獻議,這是新加坡夥伴公司對集團所建立的信任。
“如果沒有這一場風暴,我當然不需要它們,因為我付出無數的血淚汗,最終要拱手讓人。”
他坦誠,集團當年面對的慘況,主要因為過度擴充、過度舉債,也包括集團的借款是美元,風暴導致馬幣貶值,兌美元匯價從2.50急貶至3.84,使借款負擔沉重,此外,利息從7%飆漲至22%,也導致過度舉債情況,更令人喪氣的是,生意量急挫約半,在生意量減少,債務日益筑高的情況下,似乎已陷入難以自拔的窘境,那是2004年的事情,其痛苦難以言喻,但卻是最好的教訓。
許多政府相關公司當年獲政府撐腰,但該集團沒人資助,一定要靠自己,謝富年沒有向政府爭取任何協助。但如果沒有人拯救,自己也不能坐以待斃,才會做出上述決策。
當然,謝富年笑言,GIC目前是不錯的夥伴,它們實行世界最佳守則,非常機敏。它們都是基於商業考量,它們是投資者,投資1億令吉,已取獲數億令吉回酬。
經過最新重組後的雙威公司(SUNWAY BHD),GIC持有此公司12.5%股權,另45%由謝富年掌控。
基於前車之鑒,他相信,風暴還是會到來,儘管未來經濟不一定是風暴,可能是放緩,但集團仍然持謹慎態度。
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對大馬來說反而衝擊不大,主要因為經過90年代的慘痛經驗後,大家已作好準備。
在風暴前,許多銀行向集團敲門,希望集團借更多款項,沒有任何抵押,謝氏形容,如果他要逃債的話,銀行將虧損重大,它們的做法主要因為集團的聲譽良好,但風暴後,他和銀行商討解決問題之道。
這場金融風暴,成為集團永遠難忘的慘痛經驗。
“我當時向一些當事人說不要一直提出訴訟,讓律師賺錢,我的門是打開的,可以隨時進來洽談,雖然我已沒有現金,因銀行已把大門關住,我獻議售出一些資產交換,為甚麼不考量?”
“我的債務收不回,庫存售不出,薪資卻不能拖延,須付現金,若銀行敲我的門,我能夠做甚麼,只能請他們坐下來商討對策,如果我不能支付現金,銀行可取走我的商店,這是真實發生的。”
因此,在這場風暴經濟衰退期,集團沒有涉及任何訴訟,這是可喜的,當時所售出的資產高達上億令吉,儘管售價不是最好的,但也算是合理,主要是安慰他們,讓他們感到寬心,而不用經過法律途徑解決。
他心有餘悸的說:“這場慘痛的風暴和衰退期經驗,我從來沒有想過它會這麼嚴重和糟糕。”
做好準備
面對下一輪低潮
基於前車之鑒,集團現在也變得自律,就算發生衰退,集團也會謹慎的發展成長。
他對國內現有趨漲的產業市場也感到謹慎。
“經濟周期是自然的,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我無法預言下一輪的低潮何時將到來,但它始終會到來。”
“見過鬼,總是怕黑,我們會比較謹慎,因此,不會再重蹈風暴的覆轍。”
他認為,在購買產業時,投資者必須慎選地點、產品種類及發展商。
集團在目前還是會繼續推出新產業計劃,前提是地點適合,不過度舉債。
未來挑戰
制定接班人
身擔集團重任的他,其主要挑戰是制定接班人計劃,集團會慎重探討此事,把適當的人安置在適當的位子,這是未來面對的挑戰。
增長業務對他來說也是艱巨挑戰,尤其受股東查問時,是難以回答的問題。集團不時會探討新成長領域。
經濟的變數對集團亦是嚴峻挑戰,因此,集團才會合併壯大,以提昇競爭力,確保其架構及系統正確,以便集團作好準備面對未來挑戰,集團不時與時並進是很重要的,不管是自我改進、提高生產力、或是效率等,因外來的競爭劇烈。
“我是從策略角度看事情,雇用戰略顧問,以協助策劃戰略。”
周志堅:他是一位好老闆
集團首席執行員拿督周志堅跟隨謝富年約30年時間,他說,跟隨謝富年,主要是他對老闆對事業的熱誠感動,而願意一起承擔,最重要是他們志同道合。
謝富年說,當年他有意把集團多元化而招攬一些人才進來,他從合順(UMW)說服周氏加入集團不容易,當時他是合順的年輕總經理,而他卻沒有甚麼好資產,只有廢礦地,那是1979年的事。
一起受訪的周志堅形容,跟隨謝富年工作,會感覺對集團有歸屬感,謝富年非常清楚他要些甚麼,讓他們知道明確方向,不會朝令夕改,讓他們容易隨著方向前進,他算是不錯的上司。
他說謝氏是一位好老闆,容易相處,工作認真,要求合理,也忠於他所說的話,言行一致。
謝富年在身邊“臣子”讚賞下,仍然謙虛說:“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還有改進的空間。”
他說,要在商業圈生存,必須以大馬公司自居,不能以華資公司自稱,因此,集團的上下員工族群是多元化的。
謝富年檔案
現年66歲的謝富年,是雙威集團創辦人兼執行主席,來自霹靂州小鎮布先的顯赫錫礦家族。自小受英文教育的他,畢業自澳洲維多利亞大學商業系,學成歸來,開始在一間汽車裝配公司擔任會計師。
自認不太習慣“打工”的他,鑒於對錫礦行業的熟悉和熱忱,1974年開始創辦雙威集團(SUNWAY GROUP),以10萬令吉廉價收購一座當時由英國人采掘的小錫礦,自此業務版圖日益擴充,至今涉獵采石、建材、產業、建築、教育、保健及酒店消閒業等。
他在2007年成立“謝富年基金”,2009年把雙威教育集團及所有子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至匯豐(大馬)信托公司,以托管謝富年基金。
他也獲《亞洲福布斯》投選為“2009年慈善英雄”等多項慈善榮譽殊榮。他亦是馬哈迪科學獎基金董事部及拉薩政府學校的創辦信托人。
他在2008年獲澳洲總理陸克文頒佈AO澳洲最高榮譽官佐勳章,這是授予非澳洲公民的最高榮譽勳章。
謝富年也獲全球頂尖大學授予8項名譽博士學位的殊榮。(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紅人館)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