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凭单≠凭单
就数量和交易量而言,回购凭单可说是我国目前最普遍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但依然有不少投资者老分不清究竟“回购凭单”和“凭单”之间的差异。
就数量和交易量而言,回购凭单可说是我国目前最普遍的金融衍生产品种类,但依然有不少投资者老分不清究竟“回购凭单”和“凭单”之间的差异。
凭单由上市公司发行
凭单(Warrant),是由上市公司自行发出的衍生证券,在马股的代号是“W”,如“GLOMAC-WA”、“YTLPOWR-WB”等。
凭单(Warrant),是由上市公司自行发出的衍生证券,在马股的代号是“W”,如“GLOMAC-WA”、“YTLPOWR-WB”等。
所有在公司股号后出现的“-WA”、“-WC”、“-WD”等符号,皆代表那是相关公司发行的凭单,总而言之,只要紧接在“-”之后的是“W”字眼,那无论最后一个英文字母是甚么,皆标志那是相关上市公司发行的凭单。(如“YTLPOWR-WB”是由杨忠礼电力(YTLPOWR,6742,主板基建计划组)所发,“GLOMAC-WA”则由高美达(GLOMAC,5020,主板产业组)所发。)凭单持有人所拥有的权利,是选择在凭单有效期间行使转换权,根据预定转换价认购相关母股,把凭单转换成母股,如“YTLPOWR-WB”持有人能在凭单届满前任何时候,透过缴付转换价把凭单转换成杨忠礼电力股票。(马股凭单壽命一般介于5至10年)。
回购凭单由投行发行
回购凭单(Call Warrant),则是由国内投资银行(如联昌投资银行、马来亚投资银行等)发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在马股的代号是“C”,如大马气体回购凭单“GASMSIA-CA”、联土全球回购凭单“FGVCK”等。
回购凭单(Call Warrant),则是由国内投资银行(如联昌投资银行、马来亚投资银行等)发行的金融衍生产品,在马股的代号是“C”,如大马气体回购凭单“GASMSIA-CA”、联土全球回购凭单“FGVCK”等。
所有在公司股号后出现的“-CA”、“-CC”、“-CG”等符号,皆为回购凭单的象征,同样地,只要紧接在“-”之后的是“C”字眼,无论最后英文字母为何,皆表明那由各投行所发行的回购凭单。
上市公司本身不能发行或决定发行回购凭单(除上市投资银行),如“GASMSIA-CA”即非大马气体本身决定发行,而是其他第三方投行自主发售给投资者认购,所以,“GASMSIA-CA”价格虽将根据大马气体股价波动,却与大马气体公司没有任何瓜葛。
国内回购凭单壽命一般为6个月至1年,结算方式为现金,惟投资者不能随时要求结算**,而是须等至届满之际,相关投行将自行展开结算,并用现金支付持有人应得余额。
明显地,“凭单”与“回购凭单”之间的字面差异虽只有两个字,内容和性质却完全不同。
**注:国内回购凭单主要根据不能在有效期间行使的“欧式凭单(European Style Warrant)”特点设计,非能随意行使的“美式凭单(American Style Warrant)”,需等至届满才能结算。
届满未到价
结算价等于零
“投行如何从发行回购凭单中赚钱?”
结算价等于零
“投行如何从发行回购凭单中赚钱?”
回购凭单届满时,各投行须根据最初招股书内阐明的结算条件和形式,以现金向持有人赎回相关凭单,这意味持有人所能分获的现金,是由投行自行承担支付。
由于回购凭单结算价与母股(或基础资产)市价具正面连带关系,即母股市价越高,凭单结算价就越高。所以,若母股价格在结算前飙涨,投行就需用更多钱来赎回凭单,反之,若母股价格下滑,投行则只需动用少量、甚至无须任何资金即能赎回相同数量的凭单。
根据熟悉凭单的市场观察家解释,以国内情况来说,回购凭单最初发售价往往定在每单位15仙,若以1亿发行单位和100%认购率计算,投行将在发行凭单时袋进1千500万令吉现金。
假设凭单在1年后届满时严重未到价(母股市价低于行使价),凭单结算价将等于零,投行无须回退任何现金给持有人,早前袋进的1千500万令吉全归投行所有。(前述例子仅粗略计算,未纳入投行发行及运作成本。)反之,若届满时母股市价大幅超越行使价,投行则可能被迫缴付大笔现金赎回凭单,全数回吐早前收取的1千500万令吉甚至更多,造成个別凭单计划蒙受亏损。
“当瞭解上述事实后,我们不难发现,投行在发售回购凭单前,必然已细心考虑股票上升空间,若最终依然决定发售,就证明投行认为有关凭单计划对其有利;而对其有利,即意味对投资者不利。”
母股上升≠可购回购凭单
观察家同时点出一项许多凭单投资者最常犯的投资错误:看好母股上升潜能,就认定回购凭单可以投资。
观察家同时点出一项许多凭单投资者最常犯的投资错误:看好母股上升潜能,就认定回购凭单可以投资。
“即使经你精密计算,得出母股具备良好上扬潜能,但这并不代表相关回购凭单都买得过,只要投行在发行凭单时,稍微调整预定行使和结算条件,即能轻易陷你於不利。”
他举出5种最普遍的例子,说明回购凭单如何“狡猾”,比如说:
1.)投行能把凭单行使价设在偏高水平,缓冲母股上扬潜能;好比说,若母股股价为5令吉,凭单行使价设在5令吉50仙,那母股只需上涨超过10%,凭单结算价值即大于零,但若投行把行使价定在6令吉,则母股需涨超过20%,结算价值才能高于零。
1.)投行能把凭单行使价设在偏高水平,缓冲母股上扬潜能;好比说,若母股股价为5令吉,凭单行使价设在5令吉50仙,那母股只需上涨超过10%,凭单结算价值即大于零,但若投行把行使价定在6令吉,则母股需涨超过20%,结算价值才能高于零。
投行能上调凭单行使比例
2.)投行能上调凭单行使比例,间接增加凭单回本难度;假设说,投资者原本能在5换1比例条件下分获每凭单10仙,但若投行把行使比例设在10换1,余下条件维持不变,每凭单则仅能分获5仙。
2.)投行能上调凭单行使比例,间接增加凭单回本难度;假设说,投资者原本能在5换1比例条件下分获每凭单10仙,但若投行把行使比例设在10换1,余下条件维持不变,每凭单则仅能分获5仙。
投行能缩短凭单有效期
3.)投行能缩短凭单有效期,这虽不会直接损害投资者利益,但若配上偏高行使价和比例,则可能间接降低投资者胜机。另外,投行也可能因看空短期展望,而发行有效期较短的回购凭单。
3.)投行能缩短凭单有效期,这虽不会直接损害投资者利益,但若配上偏高行使价和比例,则可能间接降低投资者胜机。另外,投行也可能因看空短期展望,而发行有效期较短的回购凭单。
4.)投行“可能”透过结算方式抢占优势,如用容易被操控的日均母股收市价作为结算标準,而不是用更能贴近真实市况的每时段平均价(如综指期货结算方式)或成交量加权平均价(VWAP)。
5.)投行也能透过“发售时机”降低回购凭单发售风险,趁股票大红大紫及暴涨之际才发售相关凭单,这不仅能助投行把凭单转换价设在更高位,亦更容易吸引投资者目光。这种说法亦解释了投行近期何以纷抢发重量级新股的回购凭单。
是否限制投行发凭单?
国内散户投资知识虽逐日增强,但距离晋身“知识投资者”地位却仍有一段距离;別说那些早年受教育机会较低的年长投资者,即使许多有幸受高等教育滋润的新生代投资者,对传统金融产品亦如瞎子摸象,更別说像回购凭单这种更为复杂、涉及多重计算程序的衍生产品。
国内散户投资知识虽逐日增强,但距离晋身“知识投资者”地位却仍有一段距离;別说那些早年受教育机会较低的年长投资者,即使许多有幸受高等教育滋润的新生代投资者,对传统金融产品亦如瞎子摸象,更別说像回购凭单这种更为复杂、涉及多重计算程序的衍生产品。
金融界豺狼虎豹遍布,且个个精明老练,大多数人猜摸不透的衍生产品,在这些人眼中透彻得很;透过类似产品,这些人总能轻易从那些知识不足、但野心高涨的人口袋中淘走一堆堆血汗钱。
就连知识水平甚高的先进国投资者,也陆续败倒美国次级房贷衍生产品石榴裙下,迷恋其“稳定”的偏高回酬率,结果一一在泡沫破裂时成为受害者,进而引发2008年次贷风暴。
金融界最崇尚自由主义,投行发凭单确实不应受控制,但继续这样乱发下去,真的对我国金融市场有益?
担心素质低劣
观察家就担心,若越来越多素质低劣的回购凭单被放入市场,令市场散户屡屡吃亏,不仅可能进一步打击衍生产品投资信心及流通性,长期来说,更将阻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
观察家就担心,若越来越多素质低劣的回购凭单被放入市场,令市场散户屡屡吃亏,不仅可能进一步打击衍生产品投资信心及流通性,长期来说,更将阻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
他强调,投行发凭单无非出于利益考量,就回购凭单情况而言,投行所赚的钱越多,即意味市场遭遇同等剥削,加上投行往往只专注发行特定高盈利产品,选择性略嫌单调,这绝非一个永续市场所向往的模式。
“大马股票交易所近年致力推广衍生产品,但同时,是否也该考虑重整现有衍生产品架构,如革新一些过於宽松的发行条例,或提供网上凭单计算机,替普罗大众建立更完善及透明的交易环境?”
多数凭单“有价无实”?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重量级上市案,几乎皆尾随一大群回购凭单,如两年前上市的海事重工(MHB,5186,主板贸服组)和国油化学(PCHEM,5183,主板工业产品组),去年上市的大马糖厂(MSM,5202,主板消费品组)和阿玛达(ARMADA,5210,主板贸服组),皆在上市不久后构成“回购凭单群岛”,只是构成速度略逊近两宗大型上市案。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重量级上市案,几乎皆尾随一大群回购凭单,如两年前上市的海事重工(MHB,5186,主板贸服组)和国油化学(PCHEM,5183,主板工业产品组),去年上市的大马糖厂(MSM,5202,主板消费品组)和阿玛达(ARMADA,5210,主板贸服组),皆在上市不久后构成“回购凭单群岛”,只是构成速度略逊近两宗大型上市案。
无论如何,透过统计过去两年4家重量级上市企业的回购凭单表现数据,我们也许能从中寻获一些指引,更理智看待未来趁热上市的新发回购凭单。
最终结算“零蛋”收场?
重量级上市浪潮近期席卷马股,令大马崛起成亚洲今年来最受瞩目IPO上市地点,姑且不论风光能否久持,难得马股如此引人瞩目,难怪首相纳吉也要频频现身招股书推介大典,向外资大挥友善之手。
重量级上市浪潮近期席卷马股,令大马崛起成亚洲今年来最受瞩目IPO上市地点,姑且不论风光能否久持,难得马股如此引人瞩目,难怪首相纳吉也要频频现身招股书推介大典,向外资大挥友善之手。
不过,并非所有行内人皆对今次高调并频密的上市安排竖拇指称好,一些行家反担心若马股外资继续匮乏,本地基金如何在长期内消化这些庞大新股压力,甚至对原已捉襟见肘的股票流通量造成二度伤害,进一步削弱马股吸引力。
这种忧虑,不也同样适用于国内回购凭单市场?
环看回购凭单当今交易和价格惨况,相信人们不免要为本地回购凭单所面对的窘境发出三两声感叹,但奇怪的是,各大投行却继续大肆发行凭单,似完全不担心市场需求问题。
证券分析员就透露,若有留意近几年来届满回购凭单的结算表现,会发现大多回购凭单最终结算总以“零蛋”草草收场,由于许多回购凭单皆以严重未到价行情在马股交易,一般盲目买进并持有至届满的散户,结算时的错愕情绪可想而知。“若这些“零蛋”凭单大部份被投资者持有至届满,投资额全数瞬间“归零”,回购凭单投资热忱怎能不受重挫?”
溢价水位或不合理观察家则直言,投行设计回购凭单发售价时,总会额外加上一笔溢价,借此降低发行风险,但仔细查阅相关发行细节,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些回购凭单溢价水位根本不合理,远超一名理智投资者所能考虑的范围。
“问题是,不瞭解回购凭单的投资者,大多不会发现这点,听闻有人放风要“炒”,即迫不及待入场,很多时候就这样莫名其妙输掉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