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1, 2011

Putting a Face on Frustration

Putting a Face on Frustration

November 11th, 2011 by T. Harv Eker
iStock_000000215562XSmall
When we get frustrated by our conditions, we inevitably end up becoming frustrated with ourselves. It can take us over and we tend to run with it. It can creep into every aspect of our lives, from how we relate to the people around us, to how it will impact our business.
If the frustration builds for too long, pretty soon we might forget altogether what the hell we were frustrated at in the first place, yes?
This happens in business all the time, especially when,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business, cash flow can fluctuate maddeningly, which then leads to all other kinds of frustrations from payroll to profits.
There’s an energy attached to frustration that sucks the life out of your business, and if you’re not dealing with this as a business owner, it’s only going to go downhill from there.
Moving back away from whatever the problem is, step one toward a solution is simply being able to classify your frustrations. Is it with your team? Your results? A process that doesn’t seem to flow efficiently?
Some typical early-stage business frustrations include time (there never seems to be enough of it), feeling like you’re too bogged down with menial detail-work instead of bigger-picture tasks, or relying on people to get things done that don’t follow through. Just to name a few.
This is where the importance of systemizing your business processes plays a huge role. First you name your frustration, and then you develop the system to address it.
So if you’re having problems with freeing up your time yet ensuring that essential tasks still get done, then the real problem is the absence of a system that will hire the right people rather than you doing it all yourself. That way, not only is your time freed up, but the right people will also help micro-manage the way processes continue to develop and flow.
The good news is that frustrations within your business are fairly easy to identify and deal with, though they may take time. Inner frustr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not only take more time and energy to deal with, but may also be harder to identify in the first place. You could be mad at yourself because you’ve done something poorly for so long, and you get frustrated about not seeming able to turn the corner. Or worse, you externalize that frustration toward everybody else—the customers, the suppliers, the vendors, the client; everybody but yourself.
We know the power of blueprints, so we won’t address that here.
When it comes to outer frustrations that we can identify, though, the questions are much simpler. What’s my frustration? What’s the gap in the system? What system is missing altogether?
If your frustrations begin with ‘I’, it’s about you. It’s inner directed. If it’s about ‘them’ or ‘those people’ or ‘those lousy clients’ or ‘those suppliers’ or ‘that lousy machinery’ or ‘that way’ of doing something, it can then be addressed systematically and objectively.
What do you think? Have you experienced similar or even different kinds of frustrations, and how did you address them? Did systemizing play a role? The Millionaire Mind Community wants to hear from you!

Thursday, November 10, 2011

年轻人的故事



1. 年轻人的故事

  从前,有位乡下青年,读了点书,嫌乡村的生活单调,决定要去城里闯世界。临走时,他向村长请教,村长给了他三个字的忠告:“不要怕”。并讲好等他回来时还有另三个字相赠。三十年后,饱经风霜的青年带着满头白发决定还是回乡村生活。回来时,得知当年的村长已死,心中怅然若失,不知村长另外要赠的三字是什么?村长的儿子转交给他一个信封,说是长者临死前嘱咐交给他的。信里只有三个字:“不要悔”。

  

2. 赌博的故事

  这是则老故事。中国以前流行赌骨牌。骨牌共有 36 个数字,从 1 到 36。赌客任押其中一个数字,庄家开牌只开一个数字。如果被你押中的话,1 赔 35。

  且说有位老赌客,很久都没有赢过。有一天,他拿了 36 个赌注入场,告诉庄家说:“我不想再赌了,但在我收手之前,我一定要赢一次。今天我拿了36 个赌注入场,从1 押到36,我不可能一个数字都押不到,明天我就收手。”讲完他去上厕所,途中从他的怀中掉了一个红布包好的赌注,庄家乘赌客没注意,偷偷地把这一注收起来,打开一看是 12。 赌客从厕所回来,把他的赌注全部摆上台面,但只有35 注,另外一注怎么都找不到。他搔着头皮说:“奇怪,我明明带了 36 注来,另一注掉到什么地方去了?会不会留在家里没带来?” 但因庄家开牌在即,回家一趟已来不及,他便说:“算了,只差一个数字,应不会有大关系。”庄家表示不愿失去这位赌客,便决定这一次开12。赌台上的人全注视着摆在台面上的35 个小红布包,打开第一个包,押的是 12,第二个包,押的也是 12,35 个小红布包全押的是 12!庄家就此破产。

  

3. 小偷的故事

  从前,有人以偷为生。小偷的儿子有天对爸爸说:“爸爸,我要像你一样以偷为生,你教我怎么偷东西吧!”小偷看着儿子那副尖嘴猴腮的模样,好逸恶劳的个性,心想若不学偷,这个孩子日后或许会饿死,便答应了。

  一天晚上,小偷带着儿子到了一幛大房子前,在墙上挖个洞,爬进大房子。他们找到储存间,小偷便叫儿子进去找些值钱的东西。儿子一进去,小偷便在外面将储存间的门锁上,同时跑到天井大喊大叫,吵醒这家人,随即,小偷便从墙上的洞溜了出去。这家人知道遭了盗窃,全家都出来查看。当他们看到墙上的洞,便以为小偷已经溜走了。此时主人便叫佣人点上蜡烛到储存间看看不见了什么。小偷的儿子在储存间千万遍地咒骂他的爸爸,当他听到有人要到储存间查看,更是吓得腿都软了。但他没有什么办法,只好躲在储存间的门后。佣人一打开储存间的门,小偷的儿子冲出来,一口气吹熄蜡烛,推开佣人,拨腿就跑。这一家人便大呼小叫地在后面开始追。在逃跑的路上,他看到有口池塘,便拾起一块石头丢到池塘里,在这家人围在池塘边寻找偷儿“尸体”的时候,小偷的儿子已回到家里。

  他正想指责爸爸的残忍,爸爸已先开口了:“儿子,告诉我你是怎么回来的?”听完儿子的故事,小偷说:“孩子,你已学会怎么偷东西了。”

  

  朋友,当你打算投资股票或者期货,准备玩全世界最刺激的游戏并要成为专家时,我要给你这样的忠告:不要怕,也不要悔;玩游戏之前,先搞清游戏的规则,面对人为操纵的赌局,一定要摸清对方的心理;最后提醒你,小偷的本事不在偷,而在于危急的时候怎么逃。





Monday, November 7, 2011

莫叫負債太沉重

“你賺的錢,都往哪兒去了?”“上個月,用了多少錢?用在哪裡?”“你的負債情況是否健康?”
面對這些常見的財務問題,你可別額頭冒汗,支支吾吾含糊帶過啊!資本社會樣樣關錢,你的一時含糊,極可能就是你未來財富的敗筆,讓辛苦賺來的錢,始終無法在錢包內停留太久、成為你的財產。
而你,到頭來還可能傻呼呼不斷納悶:錢呢!?
不想財富“僅僅夠用”?更不想成為資本社會的冤大頭?那就別再寬容鈔票“離奇消失”了!《財富教室》特此整理了一系列《財務教育》特輯,為讀者解讀“錢”的來龍去脈,當中一些技術性詞彙可能艱澀難啃,但事事關錢,你又怎能說難?
現金流篇
何謂現金流管理?
常在薪水入賬之前“山窮水盡”?又或者你是那些銀行戶口內常擁有充足餘額的人?無論哪一種,你都必須對你的收入及支出差距原因有一定程度的瞭解,而這簡單的概念,就是所謂的“現金流管理”了!
學習現金流管理的終極目的,是要你監督、分析及調整個人現金流情況,提昇財務自主權,你會因此瞭解你的收支、消費習慣,甚至生活需求,然後在問題衍生時及早察覺並對症下葯,徹底根除惡性財務毒瘤。
欲解讀自己的現金流概況,先決條件是找出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成份;一般來說,收入能被劃分成2種類型,開銷則有3種,分別是:
收入
●主動收入--這類型收入來自你的工作或生意,一旦你停止勞動,這類型收入也將隨著停止。
●被動收入--好比你的儲蓄或投資回酬,即使你停止勞動,這類型收入也會持續下去。
開支
●固定開銷--必須定期繳付的定額開銷,比如分期付款,租金,保險等。
●浮動開銷--會逐月變化的開銷,如飲食、穿著、電話費、水電費等。
●特別開銷--這類型開銷通常是選擇性的,而且並非非用不可,如名牌商品、冷氣、娛樂、旅行或其他奢侈品。
當你將每月現金流按上述方法歸類後,收入與開支情況立刻一目了然,然後,進一步將你的總收入減掉總開銷,若還有餘額,證明你未面對財務超支問題,但若出現負數,你就要自我檢討檢討了。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你的收支勉強能平衡,也不代表你沒有財務問題,因為這情況意味你沒有任何餘錢用於儲蓄用途;想想看,萬一你突然喪失工作能力或失業的話,情況會變成怎麼樣?
所以,此刻收支情況停留“合格”邊緣的你,是否應該開始規劃每月預算了?
財務預算很重要
預算最重要的,是先分清楚“需要”和“需求”的差別,比如說,吃晚餐是需要,吃豪華晚餐是需求;買衣服是需要,買名牌衣服是需求;與家人共聚是需要,與家人出國旅行是需求。
當你的財務出現問題,最好以基本“需要”為優先考量,並延後額外“需求”,直到財務情況好轉為止。
信貸諮詢與債務管理機構(AKPK)就建議你在花費前,先問問自己下列4個問題:
1.)我是否有能力購買?
2.)我真的需要嗎?
3.)是否有更便宜的選擇?
4.)能不能挪後?
培養儲蓄習慣
此外,預算也有助你建立儲蓄習慣;未來能否買車買屋,或進修更高學位,甚至過上優質退休生活,儲蓄絕對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以下是AKPK建議的“儲蓄4部曲”供參考:●
第一步,永遠先支付給自己:拿到薪金後,至少先把10%用於儲蓄,你可以透過銀行自動扣賬系統,將儲蓄金轉進儲蓄戶口。
●第二步,建立財務目標:設下有意義的財務目標來鼓勵自己儲蓄,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第三步,用挑戰心態面對儲蓄:當你達到10%儲蓄目標後,繼續挑戰自己儲蓄更多資金,挑戰心態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包括毅力。
●第四步,驚喜放一旁:突然加薪或拿到花紅?先別高興,記得先將一部份轉往儲蓄戶口,不能猶豫!
你也可以將儲蓄分成幾種不同目的,如應急用儲蓄,買房子的儲蓄,甚至創業儲蓄,這樣能讓你更清楚自己離目標還有多遠,還需要多少時間和努力來達成目標。
儲蓄金該放在哪裡?
當儲蓄金累積到一定水平,你就必須為資金去向認真考慮了:是要放在銀行收取固定利息,還是做些投資?投資的話,又該投資甚麼?
放在銀行收取固定利息,自然能減少煩惱,但這或許會讓你失去其他更有效的增值方法;若你的決定是投資,則必須反復考量投資種類,找出最符合自己生活情況和知識的投資方法,才能有效利用你辛苦儲蓄的那筆錢。
不過,無論你投資些甚麼,下列3項千古不變的黃金法則是你決不能忽略的:
●第一,堅持投資在自己熟悉的產品(尤其金融市場具備大量衍生產品,奉勸你事先瞭解那些你可能會投資的產品,否則最好敬而遠之)
●第二,做好準備功課,確保你清楚而明白相關投資的風險所在
●第三,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將資金分散給不同投資產品,能有效分散投資風險。
最後,市場上總有許多魚目混珠的投資產品,打著低風險高回酬招牌,保證快速致富,但你怎能輕易上勾?尤其對那些條件好得讓人難以置信的投資產品,最好時刻保持最高戒備!高風險,高回酬,反之亦然,是投資千古定律,時時用這條法則警惕自己,就不會輕易上當。
個人資產負債表
除了現金流管理和財務預算之外,你也可以結算自己的總資產,如汽車、房子、現金等,再減去所有負債,就能得知自己的實際“身價”了。
和收支情況一樣,若你的身價出現負數,趕快檢討自己的收支情況,然後設法改善,否則情況持續惡化,“破產”二字離你不遠了。
總結:實際上,所有財務問題的起因,八九不離十與貸款有瓜葛;因此要談理債,又豈能忽略這最重要的一環?怎能不知道貸款的點點滴滴?
為此,接下來《財富廣場》要談論的對象,全部關係貸款,但由於內容實在太多,下期就率先以《貸款篇》打頭陣,強化讀者對“貸款”二字的基本概念;餘下篇幅,才仔細介紹個別貸款種類。(下期待續)

理性投資二手產業

多數人在二手產業市場物色、購買和投資產業,幾乎有超過半數是準備提昇房屋擁有權,或是買來投資,因為那是一間現成的房產單位,只要數月時間手續辦妥、然後稍微粉刷,即可出租給大專畢業生、上班族,或是還未有房屋的小家庭,每月開始有租金收入,以補貼一部份的房貸分期。
不論是提昇房屋擁有權或是購買來投資,手上至少要有一筆不大不小的現金,視產業的價值而定,因為我們可能沒有辦法領取90%或是80%的貸款。
由於過去這一年多來,巴生河流域一帶地區現成產業價值節節上升,這10%、20%或30%的購屋款,折算起來數目也不小。
假設是一間30萬令吉的房屋,20%購屋款,就是6萬令吉,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加上律師費、印花稅,很可能超過7萬令吉。
說到購屋首期錢,市場上有不少“產業投資者”,由於對某個產業計劃“情有獨鍾”、加上購興濃厚,在同個時候,購買了兩個或以上的單位,並打了個如意算盤,心想一個準備自己住用(提昇產業擁有權),另一個與親人聯名,作投資用途,還有一間是以公司名義購買,充作公司旗下的資產。
從表面看,這算是個“不錯”的投資計劃,當公司業務平穩發展,現金流沒問題的時候,一般不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狀況;可是,世間事往往難以預料,一個消費市場不景、或是國外發生金融危機,抑或區域週邊國家發生天災,分分鐘都可能造成牽連效應。
一年多前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區域市場部份成員國發展呆滯,或是鄰國發生水患,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往往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市場有業者受惠、也有些因此受到牽累。
產業投資須先備課
先以一個實例來談這個課題,A先生去年購買了幾個產業單位充作投資,可是,他卻忘了先做功課,忘了留意這個地區的住戶是以單身上班族居多,還是以中等家庭為主。
如果這是上班族、大專學生屬意的地區,那麼投資共管公寓、中價公寓會比較理想,租戶需要的是一個有人協助打理的居家環境、有保安設備,同時,不會吵雜,是放學、下班後理想的家居單位。
假如這是中等家庭物色出租產業單位的地區,那麼比較適合投資有地排屋,家庭成員平均較多的話,排屋的空間比較足夠應付需求,如果房間空間不大,可以在其中一間房搭閣樓,這樣就多出相等於一個房的空間。
每一個清晨是大家開始一天活動的美好時光,也是多數人從報章瀏覽待售產業的時候,看到自己認為不錯的單位,真的需要實地考察,多留意週圍的環境與設施,包括各階層居民的結構,權衡買與不買的得與失,才做出是否購買的決定也不遲,許多人就是因為開始踏出的第一步做錯了,最後被迫虧本脫售,不只投資失利,還因此留下讓自己難以磨滅的印象。(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二手房產)

情感

情感
如何在涉世之初少走弯路,有一个好的开端,开始一番成功的事业?以下是一些先行者积累的10条有益的涉世忠告。好好地遵循、把握这些忠告和建议吧,比起所学的课堂课程来,它毫不逊色!

1.买个闹钟,以便按时叫醒你。
自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就如你坐车去某地,沿途的风景很美,你忍不住下车看一看,后来虽然你还是赶到了某地,却不是准时到达。“闹钟”只是一种简单的标志和提示,真正灵活、实用的时间,掌握在每个人的心中。

2.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
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3.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
要学会忍受孤独,这样才会成熟起来。年轻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惯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有时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地方也没有。这时,千万别浮躁,学会静心,学会忍受孤独。在孤独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而去做无聊无益的事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4.走运时要做好倒霉的准备。
有一天,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栅栏挡着,无法进去。于是它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它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时,发觉自己吃得太饱,怎么也钻不出栅栏了。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做这样的狐狸。退路同样重要。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点滴积累,水到渠成。有的东西今天似乎一文不值,但有朝一日也许就会身价百倍。

5.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
有的人眼睛总盯着自己,所以长不高看不远;总是喜欢怨天尤人,也使别人无比厌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而应像水晶一样透明,太阳一样辉煌,腊梅一样坚强。既然睁开眼睛享受风的清凉,就不要埋怨风中细小的沙粒。

6.管住自己的嘴巴。
不要谈论自己,更不要议论别人。谈论自己往往会自大虚伪,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往往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每天下班后和你的那些同事朋友喝酒聊天可不是件好事,因为,这中间往往会把议论同事、朋友当做话题。背后议论人总是不好的,尤其是议论别人的短处,这些会降低你的人格。

7.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
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悔、埋怨的时候,机会正被你对面那个同样的“倒霉鬼”给抓住了。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

8.若电话老是不响,你该打出去。
很多时候,电话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不是花瓶,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交了新朋友,别忘了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交际的一大诀窍就是主动。好的人缘好的口碑,往往助你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9.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已经到了结婚年龄而草率结婚。
想结婚,就要找一个能和你心心相印、相辅相携的伴侣。不要因为放纵和游戏而恋爱,不要因为恋爱而影响工作和事业,更不要因一桩草率而失败的婚姻而使人生受阻。感情用事往往会因小失大。

10.写出你一生要做的事情,把单子放在皮夹里,经常拿出来看。
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标。生活富足了,环境改善了,不要忘了皮夹里那张看似薄薄的单子。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